5月10日,由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承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超数字文化论坛”在广州举行,该论坛由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主办。
会上,来自数字文化领域的主管领导与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超高清技术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各抒己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耿军,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代柳梅,原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非遗促进会会长杜佐祥,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熊澄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心渊,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党委周广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林之达,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宋震,哔哩哔哩公共事务总监、拓展合作负责人雅心,北京首都华融影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永红,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伟洋,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等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近年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等各项政策利好及应用落地,超高清视频技术也在数字文旅产业加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数字文化的供给能力,成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为专门章节,就超高清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作出部署,明确发展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云展览等重点业态,这些都是超高清技术在文化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
当前,超高清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新热点新趋势,具有广阔前景,对于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和旅游也为超高清技术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不少博物馆运用超高清技术打造数字化场景,展示文物魅力,讲述文化故事。演艺产业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以超高清技术完善线上演播的技术呈现和艺术表达,为线上观众带来更生动传神的艺术享受。文化娱乐、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行业广泛运用超高清技术,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带来数字化、沉浸式的体验。超高清技术还是夜间经济亮眼的新要素,为夜间经济增光添彩,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求的热点。这些实践都让旅游体验更有品质,也让文化内容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展现了超高清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为进一步推动超高清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家建议,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守正创新,用超高清的技术表达,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互联网+”,深度应用VR/AR、4K/8K超高清等科技创新成果,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品质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三是推动融合发展。超高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应用场景,要继续推动超高清技术在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云展览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拓展在家庭、在城市乡村、公共空间、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场景的应用,提升文化内涵和科技水平,引领消费潮流,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满足消费需求。要重点推动超高清线上演播发展,发挥超高清显示的技术优势,拓展演艺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
我们谈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谈超高清技术,谈AR/VR,不管是5G、6G还是8K、16K等,所有的技术都是手段,不是目标,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人、社会。所有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不断完善而服务的,必须认清这点,要区分手段和服务的关系。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几个核心关键原则需要注意:其一是文化创新,内容为本要先于技术为王。这意味着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而不是内容为技术服务。其二是平台服务,开放兼容先于垄断闭合。现在是平台经济时代,谈及数字化平台建构,我们设计平台机构的出发点是为了开放,不是为了闭合,是为了使用,不是为了垄断,只有这样构建出来的平台才会有前景。其三是从资本维度看,资本要尊重规律。现在数字化战略中有大量资本进入,资本可以进入,但是资本的发言权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上,资本不能过多干预发展、创作、内容。其四是服务决定事业成败。这里所谈的服务是多方面的,数字文化战略或者文化数字化战略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完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的创造性集中体现在两个创造力上:一个是文创、一个是科创。有众多的名家和预言家对于已经到来的文创与科创高度融合的社会有过一系列预言。比如法国福楼拜认为:“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其实艺术科学原来是同源的,后来在发展中分头行进,但是现在又逐渐走在一起。
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领域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商业模式不断迭代,断改进、优化。在机械复制时代主要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而到了大众传媒的时代就有粉丝经济。其实粉丝经济是多媒体应用到文化领域以后出现的商业模式,第三方付费经济模式。电子化时代内容可以被广泛应用到众多产业领域,出现了版权经济模式。
科技与文化融合在文旅业态方面的最主要的结合点是沉浸式业态。沉浸式业态发展有七种形式:一是文化旅游,典型的代表是“迪斯尼”、“环球影城”。二是行为演艺,典型的代表是“不眠之夜”。三是互动娱乐,典型的代表是“赌城秀场”。四是商业消费,典型的代表是“商场、酒店等商业空间” 。五是餐饮体验,典型代表是“数字海底捞”、“茅山江湖盛宴”。六是文博展陈,典型代表是“数字故宫”、“数字敦煌”。七是数字艺术,典型代表是“瓷生物乐”。
数字化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已经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是30年的重要国家工程,而超高清视频是继数字化、高清化之后新一轮重点信息技术变革,将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 “夜经济”再次成为热词,被列入各地经济发展规划中。数字科技与文化旅游”结合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意见》中指出,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4K/8K超高清、无人机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产品,推动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内容移植转化,丰富虚拟体验内容。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在很多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夜经济,水晶石在很多地方包括黄山、银川、桂林等做了这样的项目。这些项目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结合实景光影剧,讲出城市文化好故事,真实地呈现了城市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弘扬城市传统文化的功能。
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和支撑,离不开高质量文化产品和内容。作为超高清视频产业文化和旅游方面内容生产创作单位之一,中数集团致力于将超高清视频技术应用在文化和旅游方面。
目前数字文化领域面临供给结构质量有待优化,新型业态仍需培养、巩固数字化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作为央企,中数集团自2017年起,以建设“中国数字文化内容与原创集成基地”为契机,开启了超高清内容制作时代,逐步建成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高品质录音、大容量存储在内的广播电视全系统4K工厂。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文化内容的优化、优质、创造、创新。基于集团拥有4K工厂软硬件条件,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中数集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数字文化工程项目,推进数字文化与服务产业平台建设,发挥文化央企引领作用,促进超高清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00后大概70%的消费者会成为内容消费的主体。而在中国每2位年轻人就有1位在用B站,B站月活用户达到2亿以上,86%的用户在35岁以下。
在B站上的视频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有两大特点:一是新审美。在B站上更多年轻人对多元文化的追逐,导致B站视频内容包罗万象,是一个多元融合的体系。二是新创作。在B站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创作方式和表达观点的思考。除此之外,B站的用户对于内容追逐也在追求高清质量给他们带来的体验。
B站也在孵化优质专业内容。2020年大概有2.5亿人在B站观看动漫和纪录片等内容。B站上线KHDR超高清画质《狐獴王朝》,截至2020年,B站的4K投稿数量环比增长超过103%,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游戏区、科技区和生活区。
B站是一个平台,视频的灵魂是内容,视频只是一个载体,超高清视频技术可以助力我们更好地服务用户、创作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12月26日,“2023中国电子报编辑选择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本次评选采用企业自荐和编辑推荐两种方式,综合考量影响力、创新性、成长性等多个维度,围绕企业、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赛道评出20个奖项。
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
当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正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电子报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信系统在行动”专栏,通过调研采访报道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典型案例,反映各地实干担当、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敬请关注。
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工信系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局、高标准起步。
北京3月5日电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1月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