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我区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兴动能还不强。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组稿件反映今年以来我区在数字经济、新型消费、重点领域改革、重点产业等方面,积极培育新动能,为下半年全力以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下半程取得新突破、新发展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进展。
8月31日,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沿着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路采访,见证光伏产业链发展激发的新动能。
第一站,在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从原材料开始,这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半导体材料。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单晶直径215—220毫米硅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体工厂的生产能力占世界第一。
从不起眼的硅矿石,被提炼成为高纯度的硅原材料,被送到了能实现“硅生”价值的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在智能化的单晶炉里,硅原材料经过40多个小时连续不间断的高温拉制后,一支巨大的形如铅笔、长度达5米的硅棒就顺利出炉了。这些硅棒经过进一步切片加工后,将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公司拥有单晶炉设备1600台,切片机150台,具备年产10GW单晶硅棒及5GW切片能力,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制造基地。”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单晶炉控制系统,极大降低人力成本,一个工人最多可管理16台设备,是以往的4倍。
在这里,经过先进的“金刚线切割”技术的精雕细刻及高拉速、多次拉晶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的打磨,硅棒成为8.2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单晶硅片,这是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的主要材料。
第二站,是银川隆基乐叶。这里是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的生产制造基地,在生产线上,单晶硅片被加工成为高质量的单晶电池片。然后,单晶电池片被以串并联的方式,组成光伏组件。
别看仅仅是“排队”,这里的学问大着呢!位于银川市的小牛自动化自主研发的S4000超高速多切划焊一体串焊机等产品,以领先全国的优异性能,把单晶电池片焊接成为稳定、团结、高效的“电池方阵”。
“目前,公司生产的划片串焊一体机产能居全国第一,自主研发的S4000超高速多切划焊一体串焊机等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牛告诉记者,公司去年实现产值13.9亿元。
2016年起,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全自动汇流带焊接机等多个新产品问世,并针对高功率多主栅组件开发出了相应的前端集成焊接系统,大大缩短了高效组件从实验室至生产线量产的时间,设备性能和技术指标领先市场同类产品。
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独创的半片MBB+叠片,引领光伏组件全新的技术方向:在工艺完全与原串焊方式一致的同时,能够达到与叠瓦技术相同的填充电池片空隙,增加同等大小组件内部电池片的数量,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近年来,大尺寸硅片已成主流趋势。2019年以来,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又涉足叠瓦、叠片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研究,并在叠片技术上实现多切、叠片等关键领域突破,多切电池片自此得以高效自动化生产,又一次冲到组件自动生产设备的前沿,并为大尺寸硅片提升产品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三站,经过小牛自动化“串焊机”的“整编”,单晶电池片来到宁夏银新能源,作为太阳能光伏电站的主力军,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走进千家万户。
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在银川经开区,一批如隆基股份一样的企业正潜心打造优势光伏产业链,努力提升产业辐射力。以隆基股份为龙头,银川经开区引进隆基15GW长晶切片、7GW和3GW电池、500MW组件项目,形成从拉晶、切片、电池到组件的产业链条,建立了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光伏组件、分布式光伏电站到地面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上,新技术激发新动能,涵盖了从单晶硅到发电系统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业内专家认为,这有助于推动光伏产业朝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而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都是靠技术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并成为行业龙头,激发出无尽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动能。
“依托单晶硅棒生产基地这一优势,做全光伏发电产业链条,形成光伏产业聚集效应,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及光伏组件基地。”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丁建峰)
只要轻点手机App,通过手机屏幕就可以实时了解农场内部的温度、湿度;扫下二维码,就能溯源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加持下,农作物种植再也不用“凭经验”。
8月31日,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巴庄村1.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控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着各种植点的温度、不同土壤层的含水量,以及各泵房的情况。
农田水利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胡君向记者介绍,该系统采用数字化灌溉设备、应用水肥一体化农业节水技术,通过自动化信息系统监测,可以把控每块田地不同土壤层含水量,通过电磁阀和控制系统自动开关阀门,将作物不同生长期所需要的水肥混合液适时适量输送到田间,使大田作物可享受到和大棚作物一样的“定务”。
胡君告诉记者,过去1人最多管理50亩地,现在1.84万亩地仅需10人便能搞定,农田变成“智慧田”。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帮助农业实现智能化、产业化、高效化生产,从而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当前,我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积极抢占农业农村工作“新赛道”,让数字农业更好地进入不同应用场景。
圆滚滚的身子,按照规定线路,通过自身多边形旋转滚筒组件,匀速向前转动。所过之处,饲料被推至奶牛可以进食的区域,实现自动化喂养草料……这是记者在位于平罗县高仁乡的宁夏玖倍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5G智能化观光牧场看到的一幕。
针对畜牧养殖产业饲喂环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从江苏常州引进了基于5G技术的智能推料机器人,通过手机App设置可实现无人托管,按时将草料推到每头牛面前。
数字化赋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平台也成为其中主力之一,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优质的农产品高效流通到需求市场。
宁夏大寨子集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斌告诉记者,他种枸杞已有10多年了,过去没有销售渠道,种出的枸杞都被采购商收购,被压价收购是常事。2020年,他开启了线上销售之路。通过直播,杨斌不仅将枸杞卖到福建、上海等地,且价格从过去每公斤60元升到现在每公斤160元。尝到甜头的他,计划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足不出户,在田间地头就能将灵武长枣及其他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到更远更大的城市去。”
记者了解到,宁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自2019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已成功入驻天猫、京东、苏宁、拼多多等8个平台,累计入驻商家152家,上线款,上线产品涵盖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盐池滩羊肉、中宁枸杞等8个品类。截至2021年4月底,平台已实现销售收入7.82亿元,揽收快递826万余单,快递揽件数量以每年30%的增量递增。(记者张瑛文/图)
“在寄递物流上,去年我的包邮成本支出是11万元,今年通过优化配套服务,预计年节省物流支出在3万元到4万元左右。”8月30日,在宁夏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从事牛羊肉生意的马先生说起今年在电商平台上的“生意经”,绕不开寄递的“给力”。
今年以来,聚焦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宁夏邮政管理局强化对寄递企业优化服务的引导和支持,其中,顺丰速运(宁夏)有限公司针对牛羊肉、长枣等多种农产品量身定制寄递项目方案,不断细化优化服务,从品控、包装、揽收、运输等多点精准化发力,加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孵育消费新业态。
“市场深耕细作,聚焦精准发力。”宁夏顺丰特色经济组负责人马廷儒在谈及如今公司在加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时说,“以牛羊肉为例,在寄递包装上,以前研发了‘泡沫箱+纸箱+冰袋’等几种不同规格的包材,今年针对气候和宁夏相似的国内流向地,新研发的包装在保鲜情况下减少了包材,为销售客户降低了包邮成本,从而增加了平台促销动机。”据介绍,较之去年,公司在运能上投入的机型仓位会增多、周期会拉长;加大了冷链运输能力,以解决更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公司还会从物流时效上做改善。他表示,在政府部门直播带货助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公司通过一系列举措做好服务,今年截至7月,牛羊肉生鲜快件同比增长40%以上。
灵武长枣的销售季在每年中秋节前至国庆节期间,马廷儒说,眼下已进入销售预备季,宁夏顺丰依托当地政府支持,在去年建设集散场地基础上,今年新购进了现代化智能处理设备;在运能上新增了车辆资源;为提升揽收时效,还将在寄递需求的主要集中点增加临时揽收点,此外,今年公司还将继续开展直播带货,加大电商助农力度。
下足“绣花功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宁夏顺丰是全区邮政、快递企业中的排头兵,也是见证行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从宁夏邮政管理局获悉,今年1至7月,全区邮政快递业业务总量完成12.75亿元,同比增长38.5%,业务收入完成13.9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快递业务量5289万件,同比增长62%,业务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43.5%。(记者马越文/图)
“我们致力于解决制造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造智能化工厂的工厂。”近日,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巨能机器人)副总麻辉在接受采访中自信地说。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偏安一隅的巨能机器人有幸参与其中,并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宁夏巨能机器人的底气所在。
2016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制造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新”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高污染高耗能向绿色制造转变,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
以高质量的智能制造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器人”等行业头部企业的顺势而为,为宁夏智能制造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
“公司董事长孙文靖先生创办公司时,就看中了数控机床的未来前景。”麻辉说,当时国内行业的数控化率指标相比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单机生产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制造业未来的需求,唯有改变生产模式,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时,国内还没有做机床的自动化、数字化,巨能机器人从2010年开始,成为国内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
“如果说2000年开始,是数控机床大发展的时期,那么从2015年后,从数控化走向自动化成为了行业潮流。同时,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让巨能走在行业前列。”麻辉说。
从“特斯拉离变壳自动线”到“本田发动机缸盖自动线”,从“天润曲轴大型柴油机曲轴数字化车间”到“中原内配柴油机缸套数字化车间”,巨能机器人的数字化不仅叩开国内行业龙头的大门,还走进国际市场。早在2010年,巨能机器人凭借核心团队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就出口到日本山崎马扎克总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