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时左右,“晚上回去包饺子,撇下来的肥肉炒包菜。”洪山区张家湾街列电社区的余女士接过中商超市南湖店员工、小区志愿者许新永传递到手的4斤储备冻肉,已经计划好了晚餐。
2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赶赴位于黄陂武湖的中商超市临时分割工厂,全程探访储备肉到货、流水线分割、配送至门店、发往社区、送到居民手中的全过程。
这家临时工厂是中商超市为储备冻猪肉保供专门开辟的,供应链上每个环节全力以赴,让储备肉走进社区,走上居民餐桌。
3月1日晚10点,7吨左右政府储备冻猪肉运至黄陂武湖中商超市临时储备肉工厂,工厂冷库备货达20吨。“七八名工人一直忙碌到凌晨两点。”中商超市储备肉项目负责人敖战说,其中,就有袁美娟一家三口。
11点半,袁美娟一家三口将储备冻肉从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中用叉车运出,在空旷的厂房外开始作业。
“锯骨机十分锋利,稍不留神就容易伤人。以往,卖场很少用到锯骨机,我们卖冷鲜肉居多,现在,储备肉是保供主力,我们都是临时调配的人员和设备。”敖战说。
记者看到,袁美娟分割成的小块冻肉,大小看上去相差无几。“已经练熟了。”袁美娟说,他们一家三口在武汉生活了7年多,一直在白沙洲大市场做冻肉分割。今年春节,本打算回广东湛江老家的一家三口,留了下来。一周前,中商超市辗转找到他们,询问他们可否临时顶上,分割储备冻肉。三人马上答应,没问题。
14时17分,一车装载2吨左右分割好的储备冻肉发往中商超市南湖门店。15时04分,顺利到达。天下着雨,超市外的广场上,蔬菜分拣台摆放在红色的雨棚下,店长和员工们披着雨衣、戴着口罩,在流水线上分拣、打包蔬菜。
“我们的储备肉目前执行政府指导价,瘦肉一斤15.5元,一种是2斤装,一种是4斤装。”店长说,从黄陂武湖工厂运来的肉,每一小块的重量约2斤,但不可避免会有一点误差,所以需要过秤,多了就算了,少了则补上一些。两位员工迅速过秤,一旁的驻店分割师傅,手起刀落,分割小块的冻肉“补秤”。40分钟左右,170份储备冻肉“补秤”、打包完毕。
与此同时,门店外停着的一辆公交车上,中商超市团购项目负责人常耀冉带着门店经理、员工正一起上货“10元蔬菜包”。一个接一个传递,边码放边互相嘱咐留意车上的50盒鸡蛋。
“我们出发了,请准备出来接一下货,大概10分钟左右。”15时30分,公交车启动,跟车的门店经理王勇赶紧给列电社区对接人员打电线分,公交车到达列电社区,随车的中商超市南湖店四名员工和社区志愿者许新永一起迅速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