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党成立百年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总结中国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从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话语支持、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根据时代规律和人志变革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
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将“意识形态”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他认为,马克思关于思想发展的理论原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原则,而是科学的原则”[1]。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为一定利益服务的观念体系,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是非客观的、非科学的;而科学则是没有阶级属性的,是客观的。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区别绝对对立起来,并且把这种观点运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显然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423-424与德国思辨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不是从抽象的理念或者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主观建构未来社会,而是走向历史深处,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分析出发,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并且必然为社会主义和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2]424,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具有彻底性。
作为中国党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中国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在新主义时期产生和形成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从中国斗争实践中科学总结出来的中国话语体系,反映了中国实践的客观规律,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并且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为了使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了解、拥护新的红色政权,在战争时期使用了既反映中国新主义规律,又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并为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话语、标语、口号,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土豪分田地”等,鼓舞工农群众积极参与斗争实践,形成了以新主义话语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同志继承了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和话语风格,根据历史时代主题的改变以及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客观实际,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下的继续”等不适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时代化和大众化。指出:“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3]382“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3]382并且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3]382。还提出和建构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意识形态话语,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由话语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话语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总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坚定中国自信,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话语优势。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习总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美好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话语,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客观规律。习总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强调要正确处理学术性与性的辩证关系。他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4]在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特别强调,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性与学理性相统一”[5]330。
“用学术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方法,是中央党校何毅亭副校长响应党中央号召对党校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广泛共鸣和积极影响。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6]11只有建构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并且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才能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科学认识世界和能动改造世界的磅礴力量。
二、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
话语是呈现思想内容、反映理论逻辑、表达思维取向、引导实践行为的方式方法。话语体系与思想理论体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它由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容决定、影响和制约,并且随着反映对象的思想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即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另一方面,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容需要话语体系来反映、呈现和表达,适合思想理论体系内容的科学而合理的话语体系可以增强思想理论体系的贯通力、统摄力、吸引力、感染力、引领力和接受力。在、建设、改革开放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话语价值取向,坚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利益、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呈现话语思想内容和话语逻辑,并且根据历史时代主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实现话语转换,不断变革话语主题和话语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
中国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且以此来建构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既占据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制高点,又占据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十月的一声炮响,使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救亡图存的“定海神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党这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习总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7]65“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2]42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集中概括和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并且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是中国党的初心和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也是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中国党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元固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新主义时期,同志在总结中国新主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8]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老祖宗不能丢啊!”[3]369习总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9]“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7]326正是中国党人培元固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始终坚持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中国党的自我来推动社会变革,从而保证党和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正确方向。
同时,中国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根据时代主题变化、人民现实需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转换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和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就话语体系的内容而言,最根本地在于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早在新义斗争时期,为了凝聚人民群众的战斗力量,中国党提出了一系列激发人民斗志的话语,比如“红军是工农子弟兵”“推翻三座大山”等口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能反映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本质内涵。在中国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0]“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0]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他强调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0]在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围绕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任务,中国党人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实现四个现代化”等话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人继承和弘扬同志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传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同志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并且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鼓励人们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了适应人民群众的话语习惯和接受方式,运用贴切生动的话语载体和表达方式,提出了“黄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话语。同志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以及“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1]。习总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