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皮肤具有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以及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的屏障作用,保持着内环境的稳定,同时,皮肤还参与的代谢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皮肤在我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皮肤遭遇病痛的侵害,不仅我们的整个生理系统被扰乱,还会使人伴随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人类就深受过敏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牛皮癣)、脓疱疮、、疤痕等各种各样皮肤病的困扰,而庆幸的是,有那么一群优秀医者无怨无悔、孜孜不倦地扎根于这片热土,用青春和热情治愈了,也温暖了无数皮肤病患者。邓列华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就是这群优秀医生中的一员。扎根皮肤科领域近三十年,凭着执着、认真的态度,他用不断锤炼的精湛技艺和高尚的医德,在皮肤科的研究、医疗、教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无数皮肤病患者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20世纪70年代末,邓列华从中国著名的华南师大附中毕业并考入暨南大学医学院6年制本科。1985年,他以优秀的成绩本科毕业,并被留在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谈到进入皮肤科时,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邓教授语气中的坚定和自豪。他说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行行都是可以出状元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不管哪一科,都需要有充满热情的医生去坚守,病人需要他们,医学事业也需要他们。
随后,邓列华又以动情的话语向我们提到了他的恩师,当年皮肤科的主任、著名皮肤科专家赵永铿教授及林泽教授,因为他的成长深受两位恩师的影响。
“赵教授、林教授对学生特别好,特别认真”他说,“无论是临床医疗、教学还是科研,他们都手把手地教我,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大心血,我能有今天,离不开赵教授和林教授两位恩师的引导。”看到邓教授十分感激的表情,感受到了他颤抖的语调,他对导师的怀念及感恩的情愫。
工作三年后,为了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学学术水平及专业技能,邓列华在1988年考上了暨南大学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刻苦学习,各门课程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获暨南大学研究生首届科研新星奖。并在199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以及恩师的教诲和指导,邓列华在1997年接过了两位老主任的工作,成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及学术带头人。作为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病理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病理组委员和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主管皮肤病理副主委,邓列华戏谑地称:搞皮肤病理的人,要能耐得住寂寞。并补充说,病理诊断的正误关乎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善于学习,努力钻研,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皮肤病病种繁多,分类复杂,有2000多个病种,其临床皮疹的表现又变化多端,需要借助于各种化验及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据邓教授介绍,皮肤病的临床确诊最准确的就是皮肤病理。如今,很多医院皮肤科仍没有自己的皮肤病理室,靠医院大病理科发报告,因为专业的不同,又难以结合临床,因此发出的报告对临床皮肤科医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邓教授说皮肤科的医生必须要自己学皮肤病理。
“皮肤病理非常重要,从事本专业后我非常投入,先后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师从全国皮肤病理专家刘季和教授、孙建方教授、曾学思教授学习皮肤病理。”邓列华教授介绍说:“从1987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参加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全国皮肤病理学术会议,聆听全国各地皮肤病专家的成功经验,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提高。”听完邓教授的介绍,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坚定和自豪。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医生,他坚持的原则就是全心全意、认真对待,而他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近几年,他先后主持国家侨办、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科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为了将自己研究成果推广出去,服务医疗事业和广大患者,他笔耕不辍,先后主编、副主编及参编出版专著9部,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除了临床科研,邓教授还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眼光,引领着学科的发展。为了加强学科界的学术交流,促进自身和学科的发展,这些年来,他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地区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广泛交流,互相切磋、及时掌握了国际皮肤病研究新进展,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知识更新的机会,还为广大患者获得更多康复的希望。此外,邓教授对多种皮肤肿瘤也做了大量的临床、病理等实验室研究。因他在皮肤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所体现的职业精神、取得的突出成绩及为学会建设所做的突出贡献,2012年,广州抗癌协会特授予邓教授“突出贡献奖”。
“硬件是决定性因素之一”,邓列华教授还告诉我们,虽然平时办公室陈列简单,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皮肤科病理和科研器材设备的投入上,他却是毫不“吝啬”,毫不含糊。
科室的皮肤病理室,是老前辈赵永铿教授、林泽教授、王仲初教授等人在1981年建立的,当时购置了冰冻切片机、奥林巴斯多头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较先进的病理设备。这为科室后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皮肤病理诊断的显微镜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2006年,邓列华教授等与广州威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们共同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皮肤病理数码多媒体图文系统,这一标志性事件有效促进了科室皮肤病理的诊断、教学和科研水平,大大提升了皮肤病理室硬件的档次,无论是对患者、医师还是研究生都是一大福音。
从2006年以来,在医院领导及叶承耀客座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科室还陆续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丹麦的皮肤光子治疗仪、德国的UVB治疗仪、红蓝光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及光动力治疗仪等一批先进的临床设备,大幅度提高了科室的治疗水平和质量。
2014年11月,在医院领导班子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邓列华教授组织科室医务人员积极做好各项医疗质量工作,科室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评审,被批准为中国首批皮肤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
虽然广东省的皮肤病理工作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邓教授的带领和建设下,如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理室在广东省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他也带领他的团队正在通向全国先进行列,甚至世界先进行列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邓教授在不断自我充实提高,以及建设科室硬件设施的同时,还注重科室成员的培养。他说,皮肤科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许多医生前仆后继的努力来完成。所以,他注重科室年轻医生的培养,在导师带教之外,还准备有计划地派出医生出国学习新知识、新思维,以让他们更好地为医院、为患者服务。
除了长期致力于科研工作,令邓教授自豪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科普。不管是哪一件事,贯穿他工作始终的就是两个字——认真。
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邓列华承担着学生“皮肤性病学”及“皮肤组织病理学”的讲课任务,此外,还年年担任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内地班、境外班的理论课教学和临床带教。2007年起他主持全校公选课“美容皮肤科学”,并亲自担任主讲教师。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他也不时出任天河区、黄埔区、番禺区及罗岗区全科医生培训班皮肤病学课程的主讲老师。近几年来,他更多次参加由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医学继续教育的授课。
由于在教学方面的出色表现和卓著成绩,他收获的成果也是斐然:2007年,他主持了暨南大学“基于网络教学应用平台的网上优质示范课程”教学科研课题以及暨南大学“皮肤性病学精品课程”教学科研课题;2010年,主持了暨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皮肤病学研究生课程优质了学资源共享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科研课题。2009年,他参与编写面向21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皮肤性病学》教材及国内首本高等医药院校《英汉皮肤性病学》精品教材;2013年,作为主编之一,他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皮肤性病学(第5版)》的规划教材,2013年,作为编委参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第五版)编写与出版工作。这些教材在皮肤性病学科教学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邓列华教授组织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工作,因为工作出色,2007年,皮肤病学教研室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评为“2006年度教学工作暨本科教学评估先进集体三等奖”。
从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邓列华教授共招收国内及港澳台硕士、博士研究生60余名。在教学过程中,邓列华教授对学生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临床及科研尤其是皮肤病理上的所学所得无私地传授给学生。
在跟邓教授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的亲切、随和,说到开心处他便无拘地笑开,而说到严肃的事情他又变得很谨慎,所以,很能想象他跟自己学生相处也是采用一种很愉快的方式。在邓教授看来,教学相长,老师既教学生知识,也能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因此,他跟学生的相处就像朋友一样,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的友谊。如今,他的很多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不少像邓教授一样作为一名医生奋战在临床一线,为学科进步和发展挥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邓教授是一个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作为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近三十年来,除了潜心科研,专注医疗、教学工作,他还兴趣广泛,对公益事业保持着强烈的热度,并积极参加各种以义诊的形式开展皮肤病的科普活动。
多年来,他的学术科普讲座在广东很多地方留下印记,譬如近年参与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医师协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广东省保健协会等组织的广东省湛江、惠州、台山、韶关、河源、珠海、深圳等地基层讲学、学术科普讲座及义诊,既培育了大批基层专科医师,更造福了当地的广大患者。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倡导设立的“5月25日全国护肤日”活动,他也一次没有落下。
近几年来,他还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倡导并发起的“中国护足护肤周”的公益活动。此外,他还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之邀,主编了百姓合理用药丛书系列之一《性病合理用药》学术科普书籍,给广大市民介绍常见性病防治的基本知识。由于积极参加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会议筹办、授课、编讲义等各项工作,工作出色,他被授予“2009年度最佳贡献奖”。
邓教授在科研、医疗工作上始终走在学科前。